2017 剛剛過去,回顧這一年,新手機在效能上突破欠奉,然而這樣的瓶頸也迫使手機廠商在其他方面尋求新賣點,讓 2017 的手機市場格外精彩。而在云云 2017 年推出的手機當中,筆者就挑選了當中對市場有影響力、或是具有獨特賣點的十部機種,在踏入新一年的同時回味一番!
Apple iPhone 十周年力作 - iPhone X
要講手機,又怎能不提 iPhone?2017 年為 Apple 發佈 iPhone 的十周年,一口氣推出了兩個版本的新 iPhone,除了較為正統、大概等如 7s 的 iPhone 8 之外,還有一部採用全新窄邊全面屏幕設計的 iPhone X。在全面屏外,iPhone X 的設計其實頗為大膽,最大改動,相信是 Apple 居然將沿用多年的指模掃瞄 TouchID 完全挪去,改成面孔辨識 FaceID。iPhone X 的未來感相當重,而它的影響力甚至是「超越時空」的,因為早在它未發佈之前,單是其採用全面屏的傳聞,已足以影響各廠手機的設計,以下會講的幾部全面屏 Android 手機,雖然早於 iPhone X 發表,然而卻難以完全撇清 iPhone X 在它們設計過程中做成的影響。
【iPhone X】新iPhone X特色一次過睇晒 附現場實機影片(多圖)iPhone 7/8/ X售價、機能大比拼!一文睇盡換唔換機【iPhone X / 8 / 8 Plus實機相集】美國Apple發布會實機試玩圖輯【iPhone X入手】無Home鍵新設計 vs舊機基本操作比較「貪食蛇」回歸 - Nokia 3310(2017)
iPhone 誕生十周年,大屏幕智能手機就逐漸取代過往主要用來「打出打入」的功能手機 Feature Phone,但 2017 年的一部「黑馬」卻是被引為佳話,那就是由 HMD Global 帶來的復刻版本 Nokia 3310(2017)。Nokia 3310(2017) 在功能上依然是一部 Feature Phone,未能像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一樣安裝 Apps 來增加應用功能,然而與舊代 3310 相似的機身、內置的《貪食蛇》遊戲以及長近 1 個月的待機時間,都讓 3310(2017)更值得留意。
+1「那些年」的Nokia 3310 遲來17年的測試報告Nokia 3310正式復活了 初戀最難忘新舊3310比較【MWC2017】「全面屏」2017 首作 - LG G6
2017 可謂是「全面屏」的年份,各廠的旗艦機總至少有一部採用這個元素的機種上市(除了 Sony…),而在一眾全面屏機種當中,首先跑出的就有 LG G6,早在 2 月時侯的 MWC 時已經正式發佈。LG G6 在 G 系列手機而言意義頗重,除了屏幕為 18:9 比例的「FullVision Display」,其亦是多年來同系列中第一步刪去了可換電設計的旗艦,此點於手機市場的評價好壞參半,但與此同時亦容許 LG 為 G6 加入 IP68 的防水防塵能力。
+1LG G6到港 玩盡首部HDR手機 必睇Netflix新推HDR劇集【LG G6正式發布】直擊MWC2017:特殊比例巨屏 可以單手操控手機LG G6水貨抵港一手速測 打開無邊框新時代穩陣見稱的旗艦 - Samsung Galaxy Note 8
韓廠今年度於「全面屏」領域相當進取,Samsung 在年頭的 Galaxy S8 系列之後,年尾時份亦帶來了一部採用 18.5:9 比例 Infinity Display 的 Galaxy Note 8。在經歷了 Note 7 的回收事件之後,曾一度有指 Samsung 將會永久停止開發 Note 系列新機,然而 Note 8 的誕生當然中止了這個傳聞;不過在電池爆炸事件之後,Samsung 在 2017 年的新機開發上都較為保守,Note 8 除了加入了全面屏設計之外,對於 Samsung 而言,最為突破的都應該要數首次在 Samsung 機上出現的雙鏡頭設計了。
+1Samsung Galaxy Note 8正式抵港 夜拍散景效果一手速測Samsung Galaxy Note 8詳細評測機身篇 巨屏無邊際Samsung Note 8評測:系統功能篇 通訊軟件3開S Pen玩法多Samsung Note 8拍攝功能 雙鏡頭景深效果詳細測試雙鏡配置大眾化 - ASUS ZenFone 4
講到雙鏡頭,必然要提一下 ASUS 在 2017 年發佈的 ZenFone 4 系列。這個系列之所以值得留意,是因為 ASUS 膽敢為中階機加入雙鏡頭,將雙鏡配置變得更為「平民化」,只需要$3000 左右港幣的價錢就可以買到額外的一支廣角鏡,站在當日的手機市場而言是極之優惠的。而不知是巧合還是 ASUS 好運,在 ZenFone 4 系列推出市場之後,以「平價雙鏡」為賣點的手機就如雨後春筍一樣相繼冒出,如今雙鏡配置已成為一眾國產智能手機的「標配」。
孔劉上手試Asus ZenFone 4 台北現場直撃!(附相集)ASUS孔劉代言ZenFone 4雙鏡頭賣點ASUS ZenFone 3 Zoom即日開售 平價玩雙鏡遠近拍攝最高性價比全面屏機 - 小米 Mix 2
先於其他廠商,早在 2016 年,小米就已推出過一部「概念機」小米 Mix,而當時小米 CEO 雷軍算是首次提出了「全面屏」這個名詞。來到 2017 年,小米 Mix 系列就從概念走到量產,正式在各地推出。
作為續作的小米 Mix 2,在全面屏與手感上取得了更大平衡,極窄邊框、四角修圓,科技感比起 iPhone X 有過之而無不及,然而價錢就只是一部 iPhone X 的三份之一,要稱之為今年度最高性價比的全面屏手機亦絕不為過。
搶先 Apple 推「全面屏」手機 小米 Mix 2 驚喜價發佈小米Mi MIX 2正式開賣 全屏幕設計抵玩價撼iPhone X小米 Mix 2 推更抵玩版本、$4000 有找!首創邊框壓感操作 - HTC U11
2017 年 HTC 在品牌上進行了一大重整,尤其在手機設計上,由過往專賣金屬感的外型,改為以「水漾」為賣點的 U 系列,然而講到對市場的意義,較遲登場的 HTC U11 甚至要比 2017 年頭上市的 U Ultra 更為重要。
HTC U11 除了有水漾玻璃外觀,更重要的是加入了名為「EdgeSense」的邊框壓感操作,它讓手機用戶在傳統的觸屏與按鍵之外,增加入了一個操作介面,需要某功能、例如拍攝時只要對手機的外圍稍為施力即可,使用得宜的話,甚至不需眼望手機一下就可以啟動特定功能。EdgeSense 的方便程度,甚至吸引了 Google 在年中發佈的 Pixel 2 系列之上也「吸收」了,成為 Google「親生仔」上的一個常駐功能。
在 U11 推出後數月,HTC 又推出了另一部採用全面屏的「加強版」U11+,又是另一部值得留意的手機,但論對市場的影響,還是 U11 較為意義深遠。
+2HTC U11一味靠「握」? 你不可不知的6件事HTC U11港行抵港上手玩 變幻玻璃機背極搶眼【台北直撃】HTC U11+ 玩全屏幕、全系統加強實機試國廠新軍第一炮 - Vivo X20 Plus
國內廠商近年積極攻港,Vivo 算得上是小米、華為之外另一值得留意的廠商,2017 年 Vivo 正式進入香港市場,帶來的是 X20 系列,而當中的 X20 Plus 則可視作此系列的完全版,它除了擁有更大的 18:9 屏幕,更加內置了更強勁的音訊解碼晶片,不得不提的還有其加入 OIS 防手震的 1200 萬像素 DualPixel 鏡頭,拍攝質素在同價位手機群中稱得上數一數二。
+1vivo X20及X20 Plus全屏幕加前後Dual Pixel鏡頭 年底前香港推出Vivo X20 11月上市硬撼 iPhone X 雙鏡+面孔辨識上手速測雙屏幕滄海遺珠 - Meizu Pro 7
魅族 Meizu 其實是最早一批進入香港市場的國內品牌,近年已被小米及其他後起之秀打得節節敗退,然而還是偶有佳作,在 2017 年推出的 Pro 7 是少數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機。其外型以日系金屬風格為主,並且在機背加入了一個副屏幕,用以自拍及顯示時間等等,設計比主流機種更為有趣,惜其在港的行銷策略一般,致令此好機消失在用戶視線當中。
魅族Meizu Pro 7及Pro 7 Plus 機背屏幕加雙鏡夠心思人工智能嶄露頭角 - Huawei Mate 10 Pro
線繼續加入 Leica 認證的靚鏡頭以及相片色彩設定,亦都加入了華為旗下出產的處理器 Kirin 970,在效能上更勝從前之外,還配備了人工智能,可以快速識別拍攝場景,以及為 Mate 10 內置一系列語言翻譯功能。Mate 10 系列當中,只有 Pro 型號擁有 18:9 全面屏,在這個系列當中是更為突出的一部。
+2Huawei Mate 10 高階系列上市 炫富專用「波子」版盛惠萬二Huawei Mate 10實機深度評測 功能介紹比併上一代拍攝Huawei Mate 10系列在港推出 人工智能拍攝一手速測Huawei Mate 10及Mate 10 Pro正式發布 全屏幕設計硬撼iPhone X